今年為大學指考最後一屆,國文科補教老師曾正說明,大考中心曾表示,「長文閱讀」即為首要強化的測驗方向,此外,試題取材也將納入各種社會、科學、文化和藝術等跨領域素材,使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結合,同時考察考生理解和欣賞不同風格文章的能力。因此,曾正認為,豐富的閱讀題型形式,是未來試卷中不可不慎的考題。

 

曾正指出,在過往指考中,「命題次數多寡」是在準備核心古文時,一個可資參考的方向,三十篇古文中,出題頻率較高次數而言,為〈出師表〉、〈馮諼客孟嘗君〉、〈師說〉、〈始得西山宴遊記〉、〈燭之武退秦師〉、〈桃花源記〉、〈項脊軒志〉、〈廉恥〉、〈左忠毅公逸事〉、〈臺灣通史序〉等十篇。但要注意新納入三十篇核心古文〈諫太宗十思疏〉。

 

曾正說明,字形、字音、字義辨識為基本的語文能力,為區隔指考國文與學測國文,此類題型在指考國文可提高檢測的難度。可針對高中六冊相關課文、延伸字詞,多分辨、背誦,考前快速翻閱古文三十篇章及翻譯,對於題目的理解及判斷甚有幫助。

 

曾正題到,成語題在近五年維持「每年一題」的出題頻率,大多為課文相關成語或是日常生活中常用成語,特別要注意及辨析詞語(成語)意義判讀、詞語(成語)誤用辨識、詞語(成語)填空、詞語(成語)比較異同、量詞使用等等。

 

至於「句意理解、閱讀」部分,曾正說明,試卷中通常取材出自課內的約占25%,出自課外的占75%,對課外素材的閱讀理解以及長篇閱讀能力,仍是大考的主要趨勢。閱讀題組會視文字量多寡以及篇旨的豐富度,設計二到五個小題,分別測驗考生擷取與檢索文本訊息、統整與理解文意,以及分析與推論篇旨或作者言外之意等語文思辨能力。

 

對於「重要國學常識」曾正認為考生也須多注意,包含《孟子》、《荀子》、《墨子》、《韓非子》、《老子》、樂府詩演變、賦體流變、唐宋詩判讀、古文運動唐宋至明清的發展等,其中特別是宋詞元曲的發展格外重要,學測不考第六冊,而宋詞元曲相關內容易受到指考的偏重。此外,瞭解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瞭解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以及重要作品的鑑賞與詮釋,更是國學常識題目的基礎類型。

 

曾正強調,近年試題納入各種社會、科學、文化和藝術等跨領域素材,使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結合,同時考察考生理解和欣賞不同風格文章的能力。另為豐富閱讀題型形式,並適度增加難度,未來也將增加難度較高「多選題題組」的設計,不可不慎。

 

除此之外,曾正也說,國文科課程綱要微調修正對照中,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加重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重視,提醒考生研讀了解。第二,為期使文化經典教材的選材範圍能夠涵蓋傳統經史子集各部分,以更具代表性,在不影響教科書選文總數的原則下,增加《楚辭》、《荀子》與《史記》。

 

[Ettoday 崔至雲 2021.07.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