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招生考試在12日下午進行國文(一)理解,解題教師賴宜芳表示,文言文、白話文比例是2:3且這次選出的科普文章,多需要仔細閱讀才能理解,閱讀能力極高的學生應能得心應手。較長的文章不多,考生理應寫得完。

 

題組的白話文全是改寫的文章,顯示想考出學生的閱讀素養,而題組題其中一篇文言文一樣沒有注釋。另外,與科普相關的文章有兩篇,多為鑑別學生能否讀懂文章,理解作者想表達的主旨。

 

美國小說《梅岡城故事》中,白人律師為黑人辯護的片段也入題,因題組詳細說明故事背景,沒讀過這本書也能答題。解題教師陳恬伶表示,27題為一篇文言文,沒有任何注釋,對學生來說就像將鷹架拆掉,讓一篇中度難度的古文,鑑別度提升了。

 

賴宜芳表示,他認為語文知識類的考題中有相當多錯別字、用詞與字音字形,還有稱謂與春聯格律也入題。他認為12題的史記對歷史人物的論戰,鑑別度很高。席慕蓉的新詩、管管的《荷》也入題。題目更提到故宮博物院的汝窯。

 

很多人關心這份題目是否比會考還難,賴宜芳認為,特招題目主要是給中上程度的學生考的,因此直接能看出答案的題目很少。陳恬伶則表示,基測為測驗學生學力,因此文言文通常會加上多一點注釋,會考的文言文注釋較少,特招則拔掉更多鷹架,讓鑑別度提高更多。整份試卷都是沒鷹架的風格。

 

對於往後學生該如何準備國文,陳恬伶認為,參加會考,只要清楚概念就好,但要應付特招,則不能靠死背填鴨,老師須給學生機會練習閱讀能力,將時間還給學生。賴宜芳認為,現在學生需要能獨立思考,讀通讀懂一篇文章,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策略。

 

[中央社 2014.07.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