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從家門走出時,對面巷子左側那條大馬路是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一條路。如今已變成烏黑、滿地充滿垃圾且擁擠的一條路。我心中感觸極深,同時也勾起了我那埋藏已久的陳年回憶。

 

在我三、四歲時,隱隱約約還是可捕捉到一些記憶片段。民國九〇年代,台灣有些地方開始邁向發展,中壢市區以外的區域幾乎隨處都可看到很多建設規劃。聽老媽講,在我兩歲的時候,某次奶奶騎車經過家門對面的那條大路,還是國小學生的姐姐每次都會大叫說:「有農田呀!」直到四、五歲時,很多農田地主早把那些地賣給建商當建地了。以那個時代的桃園來說,中壢非常幸運,因為在我五歲時,高鐵就通了,而地方機關也對家門前的那條大路進行改造。

 

七歲後,那條大路改建得跟現今差不多,只不過前面的大樓才建設到快成型而已。高鐵開通啟用後,原本以為這裡會變成商業都市,結果高樓大廈也才那幾棟,而地價房價反而升高。七歲時我常常聽媽媽講那條大馬路的周圍在民國八〇年代是怎樣的,那條路歷史悠久。以前尚未開發時這裡很偏遠,大路四周都是田地,甚至可以看見小小的石頭土地公廟,充滿鄉村風情,不像現今死死板板的。那時我還小,聽聽之後就去玩了,直到現在,我才漸漸意識到那條路帶給我很深的影響,也開啟了我對歷史的熱情。

 

我在十一歲時,開始去上網查閱了這條大路的風景,也找到了老媽口中所說的「鄉村」景象,照片中那條大路的四周都是典型台灣農村景色,當我看到時,心裡流出了對於熱愛鄉土和傳統民間生活的熱血。從那時起,我大量查閱了關於青埔的許多古老背景與文物,也越來越喜歡上傳奇的台灣歷史文化。而一切,都要感謝這條大路,因為是它開啟了我對於古蹟文化和歷史資料的探索通道。

 

有人會認為:「古蹟文化的保存沒意義,」但我個人觀點卻不同,例如:家裡前面我最喜歡的那條大路,造就了我的童年,也讓我我瞭解到它那破碎支離,但精彩的歷史。或許你會說:「只不過是條普通的路罷了。」但看事情不能只看單一面,即使是一條看起來普通的路,仍飽嚐時間的滄桑,但卻沒有實際知道它的故事,是可惜的,或許你家前面的小路就有著精彩的背景。

 

有時,把事情看遠一點,周遭就算在普通的事物,你都能看出他精彩的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