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萬人報名的大學學測將於明年1月21日到23日登場,聯合新聞網12月27日起一連5天推出「學測衝刺」系列專題報導,訪問高中及補教名師,剖析新型學測命題趨勢、必考重點、答題要訣,助新課綱第一屆考生高分上榜。

 

 

精讀15篇文言文 可掌握2到3成基本分

108課綱高中國文科必讀文言文只剩15篇,中山女高國文教師黃月銀建議考前精讀、精讀再精讀,有助拿下全卷2到3成的基本分。

 

明年是新型學測上路第一年,變革多,但黃月銀推測,國文科「形音義」、「文法」、「詞語」等語文基礎,還是會從課內取材;若放在多選題,難度尤其高。建議考生在考前最後衝刺期,重拾課本知識脈絡,以及2年多來的上課筆記,再次精熟所學,CP值非常高。

 

黃月銀分析,「文學知識」和「文化知識」則無範圍,相關題目不會以記憶式考法現身,要考生在解題時靈活考察,整合運用,才能得分。

 

今年指考國文科第40題到第42題,就已揭示未來國文科情境化的考試方向。該題組引述國文教授李清筠的文章「酒中之米:對國文升學考試試題的一點想法」,當中以米比喻國文教材,飯和酒比喻考題,並舉歷屆考題為例,預示明年起新型學測更著重素養,要考生連結所學與生活。明年的文學知識題,就在考學生是否「懂酒」。

 

 

混合題首度登場 抓對關鍵詞是拿分關鍵

明年學測國綜科首度出現非選擇題,將以雜揉選擇題和非選題的混合題型呈現。如何拿高分?黃月銀建議考生勤練習「抓取關鍵詞」,掌握這件事,並加以延伸發揮。這些汲取文學、文化知識,鑑賞與詮釋文本的題型,都必須在快速閱讀引文後擷取訊息、推論分析、詮釋整合、比較評估。

 

黃月銀進一步說,混合題以跨領域的主題式試題設問,希望強化考生的說明能力,平時不妨練習多練習填充題,加強自己用一句話說明要旨,或用20字到40個字不等的論述闡明立場或觀點。

 

「文學賞析」也有很高的可能性出在混合題,黃月銀表示,此類題型考驗進階統整解釋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些近似多年前學測作文的第一、二小題,或國寫知性題的第一題,一樣是考統整主旨、詮釋文意或理由說明,只是書寫規模縮減,符合精準寫作的命題要旨。

 

由於混合題無考古題,建議多練習大考中心提供的參考試卷,或試辦考試出現過的各類題型,比如林懷民舞作的藝術評論填寫流程圖,還有將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與後遊西湖」組成題組,設計勾選填答、闡述理由的題型,必須讓觀點和論據言之成理。

 

 

影視作品常入題 茶金、斯卡羅呼聲高

題數逐年增加的閱讀題組,已是近年學測主流。黃月銀觀察,影視作品很常入考題,且易與必讀15篇文言文並陳。舉例來說,探討族群關係的歷史劇「斯卡羅」,可能與同樣探討族群議題的議論文「勸和論」、記敘文「鹿港乘桴記」對讀;探討女性追求自我的「畫菊自序」,也可能與戲劇「茶金」互作對照。

 

準備白話文題組時,黃月銀建議考生以事件為點,帶動由線入面的廣泛閱讀。舉例來說,藻礁事件讓大家注意有關環保議題的詩作,或倡議社會公理正義的文章;元宇宙正夯,可能出現科技和科普等跨域閱讀材料。

 

 

國文寫作知性、感性題都離不開人性 寫出個人見解最重要

至於國文寫作部分,補教國文教師楊墨強調,國文寫作的外觀美感也是拿分重點,包括字漂不漂亮、整不整齊。建議寫作時筆畫不要重疊,也不要碰到格線,也盡量避免塗改和錯別字。

 

內觀也同等重要。國文寫作可分為知性題、感性題兩大類型,楊墨直說「知性、感性,都離不開人性」,知性題要針對議題進行思辨,提出個人見解與評斷;感性題則要針對問題的情境,依個人生活經驗,真誠抒發自己的情感與體會。

 

而在文章結構方面,楊墨指出,多數人以為文章分成四段就叫起承轉合,但是起承轉合是功能,而非分段方式。「起」首重主旨明確,「承」舉證說明,而最關鍵的環節是「轉」,考生要針對主旨,提出個人想法和見解,並在最後的「合」綜合回應前述。

 

適度舉例能讓文章增色,但楊墨建議,所舉的例子言簡意賅即可,不要花太大篇幅描述單一例子。舉例的重點是呼應你的文章主旨,說明你設定的主旨真如你所說。此外,有些題幹也會舉例或描述情境,建議作答時不要重複描述題幹內容,越快切入主旨越好。

 

image

新型學測國文科混合題範例。圖/取自大考中心官網

影視作品常入題,且有機會與108課綱國文科必讀的15篇文言文互相對讀,考學生分析、綜整能力。圖/黃月銀提供

 

[聯合報 潘乃欣 2021.12.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