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參與了幾個跟新媒體有關的講座,還在娛樂領域裡的工作者,每個人都得接受這個探索,因為嚴格說來,現在其實沒有一定的主力消費群。過去唱片市場的結構來自銷售、排行榜、KTV傳唱,也來自被認識的名字眾望所歸地被獎項及各界肯定,現在傳統媒體的視野,顯然不是30歲以下的世代有絕對興趣的範疇。點擊、訂閱、名次和追蹤人數,漸漸成了這個時代的客戶最基本的判斷,我想起幾年前開始,業界對金曲獎和金音創作獎的分際略有微詞,現在回頭看來其實並不只是「金曲金音化」這麼單純的浸染,而是現在的品味邏輯已經是「自選」慢慢與「媒體供給」平起平坐,兩邊已漸漸互相餵養,大數據或許很快變成很熱門的方向,但也很快相對顯得是一個被動的資訊。

 

另外一個例子是,先姑且不論站邊與誰錯誰對,前陣子因為一段運動節目的感情事件,讓新媒體跟所有人打了個交道,喜歡這個節目的人緊追當事人們的Instagram和臉書專頁,沒特別追蹤的應該也被網路新聞App的推播轟炸到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各式各樣的懶人包和逐字稿無時差呈現。過去針對任何爭議與需要解釋的事情,大多透過聲明稿或記者發表,而這一日驟變的感情事件,也讓經紀公司和製作單位不得不跟時間賽跑,自媒體與網路蒐證,讓事情很快有了大部分的結論,啟幕與落幕的速度驚人。

 

三月底我去台南看了五月天在體育場舉辦的演唱會,每場兩萬五千張票全數售罄的情況下,離開現場的時候還是看到許多向隅的歌迷坐在體育場外面的路邊,聽著看不到畫面的經典歌曲從場內傳出。我在想,現在虛擬實境與視聽設備的效果漸漸優良,在設備齊全的情況下,有一天或許我們可以在演唱會演出的當下,如果真的沒能買到門票親臨現場,只要戴著相關設備,你可以自己選擇你要特區,還是看台區最中央,還不必受地域限制,成為巡演的一分子。

 

時代真的不太一樣了,就像我們不會想到,有一天手機就能申報所得稅,更沒想過有一天,出國比出櫃還難。不接受已經不見得是選項了,眼看還是只會往下走,往前走。

 

[聯合報 左光平(音樂人) 2021.04.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