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上路,國中會考題型也「素養」導向,國文科更重視閱讀理解,近年考題圖表增加,甚至考出第一眼會誤以為是自然科、社會科的判讀題型,就連寫作測驗也有圖表。

 

國中教師提醒,近年考題變化多、文本也多,閱讀力相對重要,建議孩子從「抓訊息」開始;補教老師也建議,考生寫考卷前一定要把何者問「是」或「非」圈起來,千萬不要望文生義。

 

 

● 國文選擇

距離國中會考倒數不到一個月,苗栗縣烏眉國中校長林孟君表示,近三年考題變化多,文本也多,比如說去年有假新聞,手機的貼文跟留言,108年又出了海龜的新聞報導,這些內容在傳統國文課本中不會出現,反倒是跟生活議題連結,考生應多關心身邊的事物,

 

國文科選擇共48題,林孟君說,文意理解題佔四分之三,約37題,考生必須能「讀懂」文章,抓出文章主要訊息。她舉例,若是一個抒情或說明的文章,它會有故事主角,孩子看文章要能從現象(人事時地物),去盼對訊息的因果關係(可推論),作者為何用這個觀點去詮釋?(反思)

 

林孟君也提到,考生越來越害怕文言文,文言文一多,答對率就偏低。她提醒,文言文又分為說理跟寫故事,若是說理,那文字會很精簡,標點符號將是重要訊息;但若說一個故事,故事一定有主角,主角想要說什麼?你認為他想要做什麼?文章中會有推論。

 

楊墨國文團隊陳奇瑋(阿波)老師表示,大考國文科常被詬病缺乏鑑別度,因此像形音義、詞類、國學常識等考題,就是出題老師想驗出鑑別度的關鍵。

 

陳奇瑋建議,從現在開始到會考前,考生一天複習十個形音義、五個成語,若想加強詞類,學生可去看連接詞、介系詞(考倒裝)。他建議,寫選擇題不要望文生義,寫考卷前一定要拿鉛筆把何者問「是」或「非」圈起來。

 

另針對國學常識,陳奇瑋說,過去閱讀理解題會單獨考,現在則像是混合題,比如文化常識類型的考題,就曾出過座位怎麼坐,等於是考文化理解加上閱讀;另還有海龜的新聞報導,除了看懂報導講什麼,也要看得懂考題提示媒體新聞查核分類,題目簡單,但學生可能會慌。

 

image

image

 

 

● 國文寫作

林孟君提到,寫作只有50分鐘,近年考題都是「先閱讀再寫作」,孩子務必先掌握文字敘述,並把圖表間的訊息讀懂,抓到關鍵字後再寫。

 

林孟君表示,若考生擅於論理,可先就主題說明自己的看法;若喜歡生活觀察,寫一個敘述情感,可以從情境著墨。但千萬別刻意模仿寫作手法,「每個人寫作各有風格」

 

陳奇瑋則說,不少考生認為「分段越少越好」,但他認為,作文就像電影一樣,分段就跟分鏡一樣,「分得少不如分得巧」,就寫作結構而論,必須要有內外高低的層次,最後再來首尾呼應。

 

陳奇瑋也提醒,考生字不要寫太小,否則閱卷老師會抓狂。

 

[聯合報 趙宥寧 2021.04.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