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洛維夫人說,她會自己去買花。」──這是英國作家維吉尼亞 · 吳爾芙的小說《戴洛維夫人》開頭,以及從中取材的小說與電影《時時刻刻》中的一句寓意深遠的經典句子,而我,每回買花,這句話總常在腦海裡迴盪。

 

是的。先前專欄裡也曾提到,咱家裡、特別是餐桌上總是時時有花,買花、擺花,也和買菜、煮菜一樣,早成多少年來習慣成自然的日常。

 

所以日前看新聞,說因疫情影響,喜慶宴會與活動大幅減少,加之外銷也受阻,導致花卉需求量也跟著下滑;並附帶提到,國人一年買花開銷平均只三百元……登時大為吃驚,呃,我的話,光是每周開銷常常就不只。

 

「花卉不是民生必需品。」新聞裡如是提到,讓我十分不服──事實上,你我的日常採買,除了賴以維生的基礎食材食物,以及如近來無事生波、一度把大家搞得很焦慮的衛生紙之類的日用品,其餘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所謂「生存之必需」?其實大半出乎欲念與心靈的滿足與療癒。

 

遂而以此說來,花之於我,一如家裡的書和音樂,也是如是的相依關係。

 

有花在家,不單單只是居宅一角的因而悅目賞心,最動人在於,真真切切感受到時間在生活裡的流動:一年四時不同花季的輪替,以及,無論短如數天以至長則數周,都一樣從初初插上之際的羞澀含苞,隔一夜後的安頓舒坦,接著漸漸盛放,繼而一點一點老了姿容、終究凋萎……

 

花開花謝,緣生緣滅,歲月,就在這因生寂滅裡,悠悠靜靜怡然而過。

 

也因這緊密的依存,我之選花擇花,也和家中其餘物事一樣,自有我的堅持與挑剔處。

 

比方,因素愛簡約,遂而,如玫瑰、百合、菊花、牡丹、向日葵、天堂鳥等太華美艷麗甚至碩大的花相對較少出現──早年,素簡太過,每踏進家附近花店,還沒來得及開口,店裡人已先回頭朝內問:「今天有什麼白色的花?」令我失笑之餘,也隨之醒覺還是多少穿插些顏色以免單調。

 

但太細碎小品如深山櫻花、滿天星等又顯得輕盈太過,不夠存在感,還是中道些好。同樣重要則是,香氣宜淡雅,畢竟花在餐桌上,當然萬不可太過芳馥濃郁,強搶了食物味道。

 

於是,春季的小倉蘭、海芋、虎頭蘭,春到夏的紫薊,夏季的百子蓮,春秋的文心蘭,秋到冬的初雪草,冬到春的伯利恆之星、綠石竹、臘梅……都常登場。最雀躍是花店裡偶遇陌生少見卻一見情鍾的新花,總是歡歡喜喜問名、然後開開心心帶回家。

 

而去年新添的煩惱則是,家裡來了頑皮淘氣新貓,怕牠胡咬亂啃,遂只要疑似對寵物有害的花全都畫叉,導致一年多來幾乎大部分就光幾種蘭花擔綱,著實鬱悶……直到最近,是貓成年終於穩重還是習慣了呢?見牠對花似乎越來淡然,莫非可以開始繽紛時候到了嗎?

 

「戴洛維夫人說,她會自己去買花。」──電影裡小說裡,這句話似乎隱隱透著女主人翁對自己所處境遇的態度與想望。我也一樣,堅持著生活裡人生裡,需得有花為伴。

 

更期待,此時此刻,別讓花市裡的花兒寥落,能有更多的人一起試試,家裡有花之樂。

 

[聯合報 葉怡蘭 2020.04.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