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學學測題目「落落長」,國文要看萬言字答四十二題;連自然、社會試卷都多達十九頁,一一○分鐘平均要答七十題,等於一分半內就要答一題,且不乏燒腦的跨科題,考生抱怨寫不完。有鑑於大考愈來愈重視閱讀理解能力,建中、北一女、南一中等高中紛開課,訓練學生跨科整合的閱讀寫作能力。
現在的中學生從小習慣上網看輕薄短小的文章,不愛長篇閱讀。為引導學生重視閱讀,這兩年大學學測、指考題目愈來愈長,連社會、自然科都不例外。此外,新課綱雖八月才上路,但這兩年的大考命題,已提前呼應跨科整合、生活情境應用的新課綱素養能力,答題難度更高,閱讀理解成為關鍵能力。
以今年學測為例,國文選擇題要在短短八十分鐘內,讀完十一頁、上萬字,回答四十二題,連同看完題幹、選項,每題平均只能花不到兩分鐘,幾乎沒什麼時間思考;社會、自然科更長達十九頁,在一一○分鐘內,要各回答七十二、六十八題,答題時間更趕,對考生是一大考驗,很多人直呼寫不完。
北一女校長楊世瑞指出,有鑑於此,北一女一年半前就開設「閱讀與理解」的高二校訂必修課,結合國、英、數、自然、社會各科老師規畫課程,教學生閱讀文章時如何快速抓住重點、理解內容、進而能批判思考。未來新課綱上路後,這門課將以閱讀環保文章為主,還會設計相關的活動。
建中校長徐建國說,該校推動新課綱,校訂必修課開設「專題寫作與表達」,高一已先試行三學期,教學生如何閱讀文章及研究報告,整理出重點,進而找出主題、寫研究計畫。
中南部的高中也不遑多讓。南一中校長張添唐指出,其實升高中的國中會考,試卷也已加長,朝素養導向命題。南一中因此結合國、英、數、社、自、資訊等六大領域老師,開設高一校訂必修課「竹園專題探索」,教學生如何閱讀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判斷;也盼大考中心未來命題時,能更廣泛研究信度、效度,題目篇幅控制在合理範圍。
中一中校長陳木柱則表示,該校未特別開設閱讀理解的課,而是回歸各領域老師的教學,透過跨科共同備課、出試卷,讓學生未來面對落落長的跨科考題時,不但要能讀完、讀懂,還要能迅速作答。
[ 聯合報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