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階段中,我們除了希望孩子健康平安,乖巧聰明外,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孩子們心中那塊無瑕的「純淨心田」,需要我們一起悉心灌溉。
「純淨心田」中有許多剛種下的心靈種子,這些小小的種子分別是「情緒管理及挫折忍受度」,千萬別小看種子的影響力,這是奠定孩子氣質與人格的養成。
教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除了陪伴養育,我們需要引導並持續的練習讓孩子學會如何管理情緒的技巧。孩子如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相對的在人際關係,學習能力與挫折忍受度上都能大大提升,絕對影響未來的人生觀。
每個人都有情緒,大人們有情緒與種種的壓力,孩子當然也有情緒和壓力,尤其是表達能力不佳的幼童,常常被父母忽略甚至被要求克制自己的情緒,例如:「不要生氣」、「不要再哭了」。有時甚至是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而破口大罵!或許這是讓孩子最立即停止哭泣,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殊不知父母正是孩子情緒壓力的主要施壓者。因為我們不但沒有給予關懷,同時也拒絕了讓孩子學習面對處理這些負面情緒與壓力的機會,如果這些情緒沒有抒發的出口,只有不斷的負面累積,後果將會讓人後悔莫及!
認識情緒的面向
喜、怒、哀、樂是自然產生的情緒反應,這自然的情緒反應其實沒有對或不對,而是對生活週遭人、事、物的主要感受。我們不但要正視並讓孩子有適當的抒發出口,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請父母先接納孩子的情緒,以同理心看待並用心的傾聽孩子心裡的聲音,孩子絕對能感受到父母願意傾聽,願意理解他們的傷心與感受,或許過程中需要的時間較長,但是孩子的情緒會慢慢的安穩冷靜下來,而不是被逼迫著擦乾眼淚、停止哭泣。
很多家長會問我,這樣不是默許孩子的哭鬧任性的行為嗎?!其實同理孩子的真實情緒感受,並不代表完全同意、放任孩子的行為。當然,也不行讓孩子利用哭鬧來換取父母的"予取予求、有求必應",而是要讓孩子了解,傷心的情緒和生氣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被理解的,但如果有不當的行為發生時,是必須被糾正、適度規範的。
父母難為,說的真沒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沒有人比父母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深怕哪個教育方式錯了,會誤了孩子的一生。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則,還要當孩子正確的示範,父母的情緒表達當然也要正面正確,否則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會學習父母的處理方式,這是我們最不樂見的結果。
說出來,負面情緒說掰掰
在我們教導孩子處理負面情緒時,要引導孩子透過語言表達,真實的心裡感受。幫忙孩子自己了解情緒、協助孩子正確表達心裡的情緒感受後,再仔細釐清負面情緒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例如:「 我知道你現在哭泣一定是因為很傷心很傷心,別害怕,我會一直陪著你 。」此時可以詢問孩子,我可以抱抱你、給你勇氣嗎?如果孩子願意,請不要遲疑地立刻給孩子大大的、緊緊的擁抱,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理解了他的傷心。在擁著哭泣孩子的同時,請不要告訴孩子"別哭",父母應該在耳邊輕聲地引導孩子,例如:「你現在有好一點了嗎?沒關係,我願意聽你說,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起想辦法解決的!」
等孩子慢慢緩和下來後,請父母給予孩子一個陽光般的微笑,讓孩子可以感受,原來父母一直陪伴著我沒有離開,而是像太陽一樣照耀著我,孩子不止感受到滿滿的溫暖,也能敞開胸懷吐露心中的感受。負面情緒過後,請慢慢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與態度去看待引起負面情緒的原因,例如:「原來是玩具飛機的輪胎不能轉動了,所以你覺得很傷心,我也跟你一樣覺得很傷心。不過,我們可以一起先想想,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補救,我們一起合力解決!說不定我們可以是最棒的維修工程師哦!」
找出解決辦法其實就是訓練
在引導孩子找出解決方法後,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再提出更多不同的變通方法,訓練孩子的思考應變能力,讓孩子不論在何時都能獨立處理自我情緒,在面對各種狀況時,也能有解決的技巧與能力!
孩子的負面情緒不一定可以很快結束、因為部份孩子在處理情緒上、需要很久的時間。有時只需幾分鐘、有時則需幾十分鐘、或者更久。每一次負面情緒的處理,都是幫助孩子最好的練習。這並不是一、二次就能處理好的,這是需要不斷反覆地練習,不論過程需要多久,最重要的是父母協助處理的方式與態度,千萬不要變成孩子情緒壓力的施壓者!
[未來familly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