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知發展》期刊的線上季刊中,美國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為青少年大呼冤枉,認為成人不該老是抱怨青少年輕率、不理性,事實上,青少年只是在做決定時,還不太會運用思考捷徑罷了。

 

怎麼說呢?

 

以酒駕為例子,成人會知道不論如何都要避免喝酒開車,也不會搭乘執意酒駕的車。一般來說,成人是以一種最簡單的通則做出決定的。但青少年卻很可能是每一次都去思考當中的風險,通常是他們覺得風險不大或評估其他交通的因素,而決定駕車或搭車,但卻陷入了危險。

 

在成人眼中,會認為他們都「不用大腦思考」,其實他們確實是「少不更事」,缺乏經驗值,但想得很可能比成人還多。

 

研究者在一項實驗中發現,二十初頭的年輕成人已會使用思考捷徑,快速在複雜的情境中,找出簡單的通則,做出不會損及利益的決定。但是青少年會審慎注意到當中各種細微資訊,成人就會習慣忽略。只不過青少年的經驗值有限,考量雖然多,卻不一定能做出最有效益的決定。

 

研究者認為,說青少年「不用大腦思考」或「追求刺激」,實在是不實指控,而且說青少年「不顧他人眼光」也不公道,因為研究顯示,他們其實比成年人更看重別人的看法和肯定,只是還不懂得訣竅。

 

因此,研究者認為,大眾應該放下這些對青少年的成見,老師和家長則應該多教導青少年做決定的技巧。

 

[張老師月刊 連芯 2015.10.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