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2020年是多事之年,我倒寧願說它是奇幻年。一路從驚慌到靜觀其變,對此時的世人來說都是不可複製的經歷。就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世界實體的表象漸變,而內心世界有了天翻地覆的秩序變化,迫使人們很大幅度地調整了自己的生活,甚至轉換思考、價值觀和審美。

 

從另一角度來說,這幾年總是懊惱著沒有足夠時間閱讀的我,今年卻像是老天爺給我一個閱讀的時光,因為行動的限制讓自己有更多心靈上活動的需要,閱讀絕對是最好的方法。只是,閱讀如果沒有因應著世界的改變而調整角度,如果依舊局限於從前已建立的審美和思維,那麼閱讀也只是自我安慰的感官刺激累積。

 

今年的閱讀裡,發現自己在選擇上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美術類的閱讀上,也改變了我在藝術收藏的腳步。當疫情發生時,雖然全世界的人更知道彼此息息相關都在同一條船上,但又不免被政客與媒體以人們的不安與恐懼為由撥弄,以防疫延伸出各種邊界,與商業利益種種政治角力的舞蹈;同一條船上的爭鬥四起,甚至這樣的紛爭隨著網路媒體如狂歡般擴散傳播,群眾更容易聚集在權力擁有方掌控的主流媒體所引導的言論裡。

 

當然,多數人的聲音向來也是網絡時代,被政治與商家順勢敲鐘的最近途徑,只是此時更明目張膽的出手了。

 

所以,疫情的刺激更讓人必須再思考數位時代興起後,嚴重的思考偏頗與兩極化的情形:網路並未真的為這個世界帶來更開闊透明的視野,它可能反而以編輯引導之錯覺輔以假資訊製造成事實,這也是近幾年來讓我更惶恐,自己是否不小心已被別人洗腦,而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

 

因此加強練習著離開權力者所引導的主流媒體與社群,不帶偏見色彩地去看自己以為熟悉的世界,從歷史、人文、性別議題等非主流的閱讀;清晰地看見真理未必是在多數人的歡呼裡。畢竟人活於世時間有限而世界又太大,網路世界參雜著高比例的謊言,除了獨立思考與開闊閱讀,在這瞬息規則大變的時代,真的別無他法。

 

幸好美術史是一個可以閱讀真實的途徑,之前我一直篤信文字傳遞的歷史,常是贏家的敘述;關注美術史並且透過作品閱讀,反而可以看到誠實的過去。

 

今年透過所有的藝術展拍賣會的線下活動局限,更多轉換線上之時,網路上出現了豐富的美術史相關資料。今年透過網路的藝術閱讀給了我很多的趣味,也讓我在獨自閱讀與延伸思考中,漸漸可以擺脫了主流商業藝術與拍賣會或Instagram等,這些以流量所引導大眾潮流的審美。

 

此時特別想分享一件冷門收藏品的心得。

 

前不久讀到一篇奧地利藝評者為這位十九世紀初奧地利印象派風景藝術家Tina Blau (1845-1916)所寫的文章,為其長長的一生創作再重新書寫和導讀,心中特別的感動。這個世界還有多少天才堅持了一生,作品留下了卻淹沒在人世裡,等待著遺忘?

 

以俗世的角度來看Tina Blau,她既是猶太血統、又是女性,且遠離當時藝術核心巴黎,自然在男性主導的印象派全盛時期遠遠被隔離在外;即使幾度作品光彩難掩被邀約到美術館公開展覽,仍以一些莫須有的原因退件。當時印象派藝術家們的確是顛覆過往的能量,然而在以男性主控的世界裡,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小範圍裡獨占著人們的眼光,名媛與學生之名的女性藝術家才得以以陪襯角色入圈,Tina Blau嚴謹的風景畫作仍是遺珠般的沈默於人間。

 

[聯合報 姚謙(藝術收藏家) 2020.12.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