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這種概念在現代有很多元的看法。每個人或許都認為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是溫柔的,但或許別人不這麼認為畢竟自己的感覺不一定是對的。唯有被動者和接受者的感受,感到被善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溫柔。
在現今的社會中,「溫柔」這種頗為抽象的感覺對每個人來說,是很難標準化的。每個人對溫柔的標準各不相同,對待他人的方式也是如此。然而,我知道這個社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擅長表達。
現在的年輕人有些缺乏自信,有些則是無法了解他人內心的想法,不斷的一意孤行,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是溫柔的,但卻漸漸把朋友往外推,而你自始至終仍然不懂為什麼他們要離你而去,直到最後,造就了你的終身孤獨。這種現像或許可能發生在生活周遭 ——在你或身邊的朋友、家人以及曾經非常親密的同儕。
我曾經看過一則故事:有兩個女孩是朋友。其中一位是個平凡人,另一位則是個時常否定別人,愛耍心機,還非常喜愛發號施令,甚至不會傾聽他人的感情,認為自己能「顧全大局」,也認為自己是在為朋友、同學著想。她們從原本的親密,變成衝突不斷……,兩位朋友的距離越來越遠。
直到那位想要「顧全大局」的女孩哭了,她說:「為什麼我總是認為自己有能力指揮別人,甚至做了一些為你們好的事情,不知為什麼總是把你們這些朋友越推越遠,甚至離我而去!」她的朋友告訴她一句話:「有時候你認為自己是對的,但不代表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對的;你認為所做的事情是為別人好、是溫柔的,卻不知道你所做的一切深深傷害了他人,讓朋友覺得你冷血無情,心眼重。」
但是,這位「顧全大局」的女孩真的有這麼糟糕嗎?不是。 她只是不善於表達感情,認為用有根據、合理的方式解決事情,對友誼的維繫是正確的,也是溫柔的。再加上堅硬且無法真正了解他人內心深處想法的外殼,如同刺蝟般讓人無法靠近,又如指揮的司令般高高在上,無法讓人體美好心意——她只是用錯了方式。這段話深深點破了女孩的心理問題,兩人終於再次相擁哭泣,最終和好。
每個人或許都擁有堅硬的外殼,然而裡面都是脆弱的心靈。我們時常認為自己是對的而指揮他人,卻缺乏感受力,無法真正傾聽他人的感受。這個社會要的,並不是有個可以完美的 、規矩的死板,而是要一個有感受力,能夠心聽大家想法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