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指考國文作文考「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補教老師說,考生要從自己的成長或學習經驗出發,關鍵在「找到自己」,如何在互動中了解自己的性情和優缺點;人際互動有好有壞,即便是從小被霸凌的不好經驗,又或是個性內向孤僻,只要能寫出「面對的勇氣」、「如何超越」,也能拿不錯分數。
協助入闈審題的高中國文老師說,國文非選題結合跨領域素養,第一題與全球化的人才流動議題有關;第二題作文則涉及「社會自我」與「鏡中自我」的心理學觀點。
補教老師潘華認為,對多數考生來說作文應好發揮。景美女中國文老師陳嘉英說,作文重點要「找到自己」,但不一定要和認識的人,如孔子和孟子在戰亂中周遊列國找到自我生命方向,或哈姆雷特因父死、母嫁、叔叔竄位等人際痛苦中,找到自我上演王子復仇記。
潘華說,非選第一題要用「多線思考」才能拿高分,如台灣面對人才流失,不能把門關起來,除思考如何把人才留下來,還要「挖」別人來。
另陳嘉英提醒,明年起學測作文獨立施測,改為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更緊扣社會脈動與趨勢;指考則不再考非選題,只考選擇題。今年末代指考非選題因此有橋梁功用,非選擇第一題考對「國際人才流動」的看法,是社會議題,也是全球趨勢。
台中市忠明高中考生施又維則說,作文要自己舉例,寫出對自己的期待,但又怕「寫得太主觀,閱卷老師也主觀」。
今年短文談國際人才流動現象表達看法,宜蘭羅東高中盧姓學生表示,他以台灣面臨的現況為主軸發揮,點出本地企業吸引力不夠大,留不住人才的問題,漸漸讓台灣在國際上失去競爭力。
[聯合報 2017.07.03]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