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童年的回憶,讓四十歲才當爸爸的黃哲斌把握住緣會的一瞬,珍惜扮演爸爸的機會,和孩子一起探索生活,在相處中創造記憶。享受陪伴彼此的當下,這就是幸福了。
幸福是:珍惜短暫的親子相聚
掌管西藥房的母親,送完孩子上學,便一邊顧店、一邊準備中餐,在學校中午鈴響時,給孩子送上熱騰騰、新鮮、沒有蒸飯箱味道的便當。母親每日如斯,持續到孩子高中畢業。
憶起兒時,黃哲斌難忘母親手藝和其中的毅力、用心與體貼,還有母親在廚房忙裡忙外的身影、彷彿不會止息的炊煙⋯。
父親因工作忙碌,一周只有三個晚上回家。父親會回家的夜晚,黃哲斌和弟弟常常不肯睡覺只為等候、央求父親載他們去兜風,不論多晚,父親幾乎每一次都會回應兄弟倆的孺慕之情。
父親出現的每一個短暫的夜,自然地與他們擁抱、互動,在黃哲斌心中留下慈祥、和藹的形象。
轉眼行至中年,看見父母走到人生旅途的終站,並與父母告別,如今的黃哲斌已是九歲和四歲兒子的爸爸。和孩子笑鬧時,他想,孩子以後有各自的天地,自己的年華則在孩子成長韶光中消逝,就像父母與自己曾經交會的軌跡。
黃哲斌說,就因為心裡明白親子的相聚終究是階段性的,甚至稍縱即逝,把握住緣會的一瞬,反思和學習如何經營家庭、扮演爸爸,和孩子一起探索生活,創造相處、創造記憶。享受陪伴彼此的當下,就是現在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親子共餐
黃哲斌是家中主要的食材採買員和味道紀錄員,由妻子負責掌廚。當妻子準備開伙時,黃哲斌和兩個孩子一起在旁觀看、參與,孩子也潛移默化,認識食材的原貌和特性。
一家人擁有同個時空,時空中有著溫暖的爐火、熱騰騰的飯菜、備餐和進餐時的對話:當天的喜怒哀樂、討論這一餐的菜色、孩子好奇地探問…,這些,象徵的是孩子和父母共同學習,是點點滴滴的情感匯聚成流的過程;而飯菜的香氣,也在這一來一往,濃縮成一家人共同的美味與情感記憶。
黃哲斌認為,若完全仰賴食品工業提供的制式商品餵養肚腹,不只味覺受到剝奪,家中的廚房和餐桌失溫了,家庭獨有的料理風味也不再滿溢。因此,黃哲斌一家維持著與孩子在家吃早餐的習慣,其他時段也盡力在工作之餘開伙。
珍惜著美味的相會,黃哲斌將這些情感記憶一一寫在自己的臉書,藉此摘錄生活的亮點,是個人回味的憑藉,也與他人交流家庭廚房重新溫熱的樂趣。
幸福是:開放的親子關係
在黃哲斌的成長經驗中,上一輩的父母大多維持權威和嚴肅的形象,以便管教。習慣單向灌輸,親子之間較疏遠,父母少有機會同理孩子的心情。黃哲斌的母親亦然,當他高燒四十度、腹痛(兩天後才發現是闌尾炎),仍要求他到校上課,不准請假。
「或許也和上一輩忙於脫貧有關。」黃哲斌反思親子如何合宜地互動,他認為,如今時代和觀念變遷,權威不再是唯一,親子之間無須再為威嚴形象而疏離,不必對溝通和肢體互動感到彆扭,也因此,能夠把握許多日常生活片段,創造自由互動的空間,自在地享受生活樂趣,「這是現代父母的幸福!」
上一代的親子互動就像古典音樂,大多依照固定的節奏與旋律譜曲,不太有變化,黃哲斌比喻,現代親子相處則像爵士樂演奏,在當下感受、創造、即興發揮,展現各種躍動的可能。
當孩子做完功課後,黃哲斌家中便討論今天要播放兒歌、搖滾樂或爵士樂,開始音樂饗宴。在這個空間裡,彼此的偏好都是被認識、接受甚至喜愛的,彼此都很自在。
大兒子有一張珍藏的臺灣地圖,上頭一個個的記號是表示和爸爸一起去過的景點。這是黃哲斌運用暑假期間或平日請假,陪孩子去旅行的紀錄。
學習場域不僅限於學校,秉持著即興,旅行除了規劃大方向,並不刻意安排目的地和到達時間,孩子也一起參與決定下一個去處。他們到老城市體會老店氣息,認識其他地區的飲食習慣,或者看看不同於高樓大廈的建築,或者拋開水泥地豢養的矜持的身體,在偌大的草地上隨興翻滾……。
親子一起探索、開發身體感官的經驗,這經驗成為他們的共同話題和記憶,記憶中銘刻著彼此的聲音、表情,而孩子和自己都是這本生活記憶的作者,也是主角,黃哲斌的日常幸福,莫過於此。
幸福是:最尋常的家庭風景
近年黃哲斌擔任起自由文字工作者,孩子好奇他的工作內容,由於常在不同區域間往返、採訪,他便向孩子笑稱:「爸爸在馬路上工作。」
有一回,孩子看到街頭表演,問起:「這些人在做什麼」,黃哲斌回答:「他們是街頭藝人,正在工作啊。」
大兒子靈機一動:「他們也是在馬路上工作,那我知道了!爸爸是街頭藝人。」黃哲斌莞爾一笑點頭稱是,不覺有誤。對他而言,如此可保有靈活的想像空間和想法,會願意從多元的角度認識世界,對人際相處、創造回憶都可發揮妙用。
保持開放和幽默感,是黃哲斌創造幸福記憶的重要元素。黃哲斌家中有一道獨門料理「水餃散壽司」,就是運用這兩項元素調味而成的。
有次來不及把水餃放冰箱而黏成一團,後來冷凍一晚仍未挽救成功,煮化之後,妻子一直覺得可惜,而兩個孩子則納悶著:「這是什麼東西?」黃哲斌妙語解惑:「這是水餃裡面最好吃的散壽司呀!」
喜歡吃水餃的兩個孩子,彷彿意會到這道菜的與眾不同,一下子恍然大悟似地,直說下一餐還要再吃「水餃散壽司」。
面對散了的水餃,由於靈活的想法和互動,「本來意味著可惜、失敗、負面的,也化成輕盈、幸福、充滿回憶的了。」黃哲斌說。
看來,黃哲斌確實是兩個孩子專屬的街頭藝人,他用活潑的視角,為孩子展開生活的尋常風景,創造屬於黃哲斌一家獨有的語言和回憶。
[張老師月刊 2014.11.2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