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〇二四巴黎奧運賽事中,我特別關注其中一位選手,她就是戴資穎。
我從以前就有在看戴資穎打比賽,因為我從國小和朋友一起打羽球,知道「殺球」和「假動作」是非常難的技巧。也因此,在眾多項目及選手中,我注意到戴資穎選手——她球路多變,而且擅長運用假動作。再者,她雖然有傷在身,卻能堅持上陣,這種努力不懈、奮力拼搏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很值得我們學習。
戴資穎的爸媽都是消防員,放假期間就會帶她到羽球館打球,打開了興趣之路。之後,戴資穎的在國小三年級時報名了羽球社團,表現也不斷進步,就這樣踏上了征戰的路途。即便資質優異,嶄露頭角之時,亦迎來負評的衝擊。
在二〇一三年世錦賽被中國球評形容是「雜技有餘,控球不足」,因為小戴早期在控球不穩定時,往往會被對手把分差拉開,這也是早期遇過最大的困難。在那一次難關中,她透過「每天揮拍三千次,練習四百顆球」,來提升自己的控球及穩定性。
戴資穎從被球評批評到一路過關斬將,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她每天反覆練習後的展現。場上變化莫測的吊球,都是戴資穎平時艱苦磨練的成果。戴資穎分享影響她最深的人是他的父親,因為從小父親就努力培養她——從小就有跟比自己年紀大的國中、高中生對打,屢傳佳績。之後,參加了國際賽,也展現出她吊球的厲害及強大的救球能力,打敗了許多國際賽排名前面的好手。
欣賞了二〇二四的巴黎奧運,我對運動員有了不同的看法。以前,只注意到獎臺上風光、熱鬧的一面;現在,我感受到每項運動都是要運動員的默默練習。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只要堅持不斷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在以後的日子,我會用持續關注的方式,為每一位不凡的運動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