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團體EdYouth 9日舉辦「這次換我說!108課綱高中職論壇」,邀請多位高中職生現身說法對於升學制度的想法。學子認為,尤其在特殊選才考招管道方面,存在著招生名額少競爭大、特殊身份存有特權、報名費差異懸殊等問題,希望主管機關正視以對。
呂姓高中生在分享時表示,112學年度的特殊選才升學管道,共計招生名額約1500名,但全國高中職生卻有19萬人,招生比例懸殊,「讓人擔心,名額真的夠嗎?」
呂姓高中生提到,特殊選才同時還存在著各校系收費差距大的問題,如果考生為了參加第二階段面試等考試,還需要再支付交通、住宿等費用,無非也是一筆經濟上的負擔,因此希望大學也能比照科大特殊選才費用,減輕考生壓力。
呂姓高中生也說,由於特殊選才管道是在高三上啟動,但絕大多數高中生在選擇校系的取向上,都是在高二才有方向,不少大學校系在招生時,會設定需要參加科展或具有英檢成績等門檻,不利於較晚定向的考生。
黃高中生則分享,新課綱雖然十分注重學習歷程檔案,但考試還是很重要,也就是只要學測失利,整份學習歷程檔案就無法被大學端看見,「考招制度仍是首要看成績、次要看表現」,讓學習歷程檔案成為學生的壓力與負擔。
教育部高教司專委周弘偉回應,特殊選才管道於107學年度開始成為正式招生管道,整體占比也從過去的0.5%,逐年提升至1.5%。
周弘偉強調,特殊選才還是須顧及特殊性,名額不會無限制放大,不過高教司未來會透過招生檢討會議,針對報名費、名額及特殊生是否分流,再做精進。
[中時新聞網 李侑珊 2023.08.09]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