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大學學測今天登場,下午第一場考國文,整份試卷有如「萬言書」,考生喊好難,文言文讀三遍才看懂。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表示,國文文學素養符合「探究與實作」精神,整體試題難易度適中,鑑別度為近年最佳;全國教師會則認為,今年試題難度中偏易,內容無時事題及情境題,但試題取材多元,包含兩個跨領域題組。

 

華僑高中國文老師王瑜涓表示,整份考題字數依然維持在一萬兩千字左右,課內素材使用的題數約十題左右,課內文義部分減少,而以語文素養、批判性思考為主,扣合新課綱「探究與實作」的研究精神。不為跨域而跨域,回歸國文文學素養。

 

板橋高中國文老師官廷森表示,今年考題擺脫往年為求素養而過度跨域的缺點,考題聚焦文史領域,無論是女性詞人、文學批評,還是原住民文學,都讓國文考題素材回歸文學。這些素材不僅考閱讀,還考推理與整合,今年試題鑑別度較去年提升。

 

新課綱強調探究實作,以及小論文寫作,雖然今年是舊課綱末代學測,海山高中國文老師張玲瑜指出,今年學測已重視拆解文本的基本能力,文法、修辭的比重提高,課內文義很少,有多題需要同學確認歸納推論的合理性,以及根據課內選文,判斷它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彰化高中國文科教師許家瑞說,本次學測重點在閱讀理解,從語言學、句型、意象、文章主旨都在誘導學生仔細爬梳文句。放入試題的文章一來難度略微下降,且作者或文章人物回歸到課程,閱讀親切感會比較夠。閱讀題組則往生活化文本移動。

 

許家瑞進一步說明,從第5題的意象、第9題句法、第14題故事角色設定、第15題女性詞人的詞選資料判讀、第18-19孟子「人禽之辨」詮釋辨析、第23題的文章中反復出現「真正」一詞的理解、第26-28題談文句的推敲,乃至29-30從語言學的角度談動物的溝通能力,閱讀重點放在確認文旨,學生不能囫圇吞棗。

 

羅東高中國文科教師薛文耀表示,今年學測國文選擇在試題納入族語認證、手語溝通與敘事文本等,充分顯現文本著重語文溝通與應用層面,聚焦日常生活的互動表達。

 

全教會認為,試題難度中偏易,內容無時事題及情境題,且試題取材多元,包含兩個跨領域題組,包含商業概念、科普材料、原住民文化。

 

全教會指出,其中有兩個題組頗具創意,包含15至16題,將比較單調的國學常識化為可檢索理解的圖表判讀題;20至21題結合古今材料,增加題目變化性。

 

[聯合報 趙宥寧 2021.01.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