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是老掉牙的處世格言,但卻是人類演化的結果 

 

根據紐約時報一篇文章的引述,演化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類有一種責備自己的傾向:重視自己的弱點、錯誤和缺點,遠大於自己的成功 

 

自我批判對我們的身心有害,」這位心理學教授RichardDavidson說,「不只造成生產力下降,也容易使我們的器官發炎,產生慢性疾病,加速老化。」 

 

但人類也有辦法將自我檢討變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嚴以待己?這是人類演化的結果,Davidson教授說:「我們的頭腦有一種機制,監控我們的思考和行為,讓我們察覺把事情搞砸了,或脫離了原先的期望或目標─例如吃太多了或今日事沒有今日畢。頭腦可以幫助分辨是非,以便從經驗中學習。」 

 

但有時候太重視經驗和行為的負面價值,卻會絆住我們,而陷入無意義的沉思。這種自責會造成極大的破壞效果,而帶來焦慮不安,自慚形穢,自暴自棄,甚至一事無成,始終無法從失敗中站起來。 

 

怎麼辦呢 

 

答案是,自我疼惜,善待自己 

 

這位德州副教授KristinNeff說:「自我疼惜最主要的障礙,是擔心變得庸庸碌碌和失去競爭力。但所有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正相反,自我疼惜反而比自我挑剔帶來更大的成就。」事實上,根據一些研究,自我疼惜有助於激勵和改善,造成更大的個人成長 

 

自我疼惜的關鍵是,不要深陷在自己的錯誤而憂慮或罪惡感,應該學習放下,趕緊去追尋另一個新目標 

 

當我們放下煩惱,對自己寬厚一點,身心就會平靜下來 

 

自我疼惜和願意放下,是需要學習的,但如何開始 

 

第一,努力以另一個角度去評量自己,答應對自己更寬容一點─放棄自我批判,改為自我疼惜靜坐是一種理想的方式。試試活在當下的靜坐(Mindfulness Meditation),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外部你關心的事務,可終止內心的負面情緒,進而幫助你擺脫自我,而使得視野擴展為了不要自怨自艾,可選擇去當志工,或為親友做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二步,以正向取代負向,例如不要說:「你這個懶蟲,一事無成。」改為說:「你已盡力了」,或「人都會犯錯」。 

 

第三步,用心去感受和了解:當你自我批判和當你放下,兩者在心理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這是最能產生效果的方式。因此,要把這種練習變成一種習慣 

 

[講義雜誌費文(講義雜誌總編輯) 2018.07.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