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父親想拆掉已是斷垣殘壁的老屋。改建新屋時,需要把一些老舊的家具丟掉,因為那些都是用了將近一世紀的破舊桌椅。
那些桌椅有籐編的也有木條或竹子釘做的,因年代過久,多經過修補,所以桌面和桌腳已是不同顏色。桌子如此,椅子也一樣,不是桌面凹了,就是腳斷了。
這些家具都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有先人生活的記憶,是他們智慧的結晶,從小小的補釘或造形,就可看到老祖宗的巧藝。
由於這些家具,經過了數代的相傳,彼此有了感情,即使不能使用,總是捨不得丟,所以一直放在老屋裏。這次是為了重建新屋,才不得不捨棄。
儘管許多舊家具因無法使用又占地方不再保留,但阿嬤的老眠床,卻是大家公認不能丟的。因為那有阿嬤的影子,還有子孫們的許多美好記憶。
眠床是檜木做的,有四支腳,在腳與腳之間,用四塊約一尺寬鏤刻的木板,圍成長方形的床。每片木板上,都雕刻著不同的圖案,來代表吉祥如意。
例如,不同的瓜類圖案,是代表子孫綿延多子多孫;結滿種子的蓮花,代表連生貴子;栩栩如生的蝴蝶,是代表永恆的愛情;綻放的牡丹,是花開富貴;還有代表長壽的扁柏……等。
床上也有四支柱子,頂住由方塊形木條組成的床頂。它同樣用四片約兩尺高,刻著不同圖案的木板圍成。紗質淺藍色的大蚊帳,把整個床罩著,前面中分是方便上下床撥開用的。床內放著兩塊鋪著薄被的大木板,整個床都漆上很喜氣的赭紅色。
眠床是阿嬤結婚時請人訂做的,阿公過世之後,每天晚上我們堂姐妹都喜歡去睡阿嬤的床,大家和阿嬤擠在一起。每一回,阿嬤會邊搖著她檳榔殼做的扇子,邊說著薛平貴王寶釧、孟姜女送寒衣,及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在知識封閉,沒有任何娛樂的年代,聽阿嬤說故事,成了我們這些小女孩的最愛。
阿嬤身材矮小,髮髻上插著茉莉花或玉蘭花,她人在哪兒,花香就在哪兒。她聰明伶俐動作敏捷,做事乾淨俐落,肯吃苦耐勞,上山下田無所不能。雖沒念過書,但是憑著看野臺戲的經驗和記憶,說起故事來可是高潮迭起,把自己融入戲中。
說到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的艱苦,她聲淚俱下;但說到薛平貴東征返朝時,她又破涕為笑。提到孟姜女萬里尋夫的癡情,她萬般不捨;而想到長城倒了,孟姜女就看到萬啟良的屍骨時,她又感動的淚流滿面。提起梁祝的淒美故事,她是又愛又心疼,偶爾還會唱幾句黃梅調,讓劇情更精彩。
阿嬤說故事是唱作俱佳,精彩生動絲絲入扣,我們也聽得如癡如醉,跟著又哭又笑。
隨著時間的移動,長大一點後要忙功課,不再睡阿嬤的床,接著就換小堂妹們來陪阿嬤。眠床上的故事大同小異,但卻一年年的傳下去,直到阿嬤仙逝才結束。
阿嬤走後,眠床一直空著,春去秋來,即使已經斑駁老舊,結滿了蜘蛛絲,但家人就是想留著作紀念。因為我們每個堂姐妹,都睡過這個眠床。眠床上有太多我們共同的記憶,共同的歡笑。
看到它彷彿看到,白天勤勞工作,夜裏說故事給子孫聽的阿嬤,讓許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又一一的呈現。
[ 講義雜誌 文/劉洪貞 圖/廖麗洳201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