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屁」,小孩比大人更好奇,只要說出這個「神祕」字眼,大半小孩都會笑得東倒西歪,也許愈是禁忌的東西愈是吸引人。

 

所以,古今中外都會聽到類似的兒歌童諺,大家不約而同玩著相近的遊戲,幾個小朋友圍成一圈,數呀數─「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指呀指呀指水缸,啥人放屁爛尻腄」─不管說什麼地方語言,反正念起來既押韻又有動作,念畢馬上就有驚奇「笑果」發生,也許是緊張之後的放鬆,大家都笑成了一團。

 

童年時候,連「放屁」也是這麼好玩的。

 

我知道英國人也有一段囝兒歌,講的也是「屁」,不妨說給大家聽聽。

 

Beans, beans, the musical fruit.

The more you eat the more you toot.

(豆呀豆,唱歌果。吃愈多,唱得愈響)

 

屁,從哪裏來呢?

 

簡單地說,就我們人類而言,屁的產生有兩種方式。

 

我們人每天,甚至無時無刻不在吃喝,吃吃喝喝的同時,難免也會吞進一些空氣,吃喝愈快,吞進肚子裏的空氣也愈多。這些空氣積太多了,有時就會從嘴巴跑出來,我們叫「打嗝」,如果從下面出口跑出來就是「放屁」。

 

另外,吃進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後,賸餘的雜渣經過大腸中的細菌分解、腐爛後所產生的氣體,也是「屁」的一種─這也是屁有時候為什麼會臭的原因。

 

放屁不一定會有聲音,響起的時候旁邊如果有人,大人也許會一臉尷尬但又裝作沒事,小孩會很認真地拚命搖頭否認,「不是我,不是我」。這時母親就會出聲解圍,「屁是腹內風,管伊(他)大伯還是叔公欸」,就像似尿屎,都是「大自然的呼喚」嘛。

 

這句話我從小聽到大,喜歡母親用她家鄉麻豆話說出來時和藹的神情,包容的聲音。那時刻,我也似乎看到了母親小女孩時候慧黠頑皮的模樣。

 

[ 講義雜誌 文、攝影/張伯全 2018.10.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老師 的頭像
    陳老師

    黑腳丫踩泥巴-文韻工坊

    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