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學指考第二科考國文,教師解題團隊分析,全卷字數接近1萬3000字,文言文比重占六成比往年略高,且有27題閱讀題組,包括單選第8到32題、多選兩題,題組比例高達六成。全卷難易度中偏難,題材重視思辨,比如朱熹談要不要隔離、艾倫狄波頓的哲學反思、企業倫理要「倫理」還是要「獲利」等素材,皆回應新課綱重視思辨的精神。
華僑高中國文老師王瑜涓老師說,全卷超越七成題目考閱讀理解,可見閱讀素養依然是考試重點。今年考出莊子的庖丁解牛、唐宋詩、蘇東坡、紅樓、水滸等經典,以及多處文言虛字、生詞、成語的用法,都能測驗出考生在課堂所學的語文能力。國學常識、應用文格式則融合在閱讀題中。
新冠肺炎疫情也沒在國文科題本中缺席,全卷第一題考改錯字,選項引述四句和疫情相關的短句。羅東高中國文老師薛文耀指出,今年防疫意識深植人心,考題頗能結合時事,比如多選題第37選取朱熹「偶讀謾記」中對疫情的看法,文中以「利害」與「恩義」對照,強調思辨的層次為解讀策略,也有巧思。
文化教材也取材豐富,薛文耀分析,題組第12到14題、第15到17題、第18到19題文本取材豐富,引用曾昭旭的儒學與中華文化之衡定、孔子家語.致思與陳亮恭的微霞與桑榆,內容呈現出儒家精神的意涵。考題也引用林承勳的「專訪翻譯學家單德興」,顯示出跨科、跨領域的素養導向精神。
彰化高中國文老師許家瑞說,今年試題運用較多哲學類的文字,從中國哲學到西方哲學都有所採納,讓人不禁想到哲學也吃「素」了,更符合素養命題的思維導向,國文教學更走向思辨要求。
板橋高中國文老師官廷森指出,今年指考命題鑑別度較去年高,「跨域整合力」及「文本思辨力」相形重要。今年考題出現傳染病防疫、老人照護時事素材,並融入哲學、企管、翻譯等跨域素材,題材不再侷限於課本。
全國教師會解題老師也表示,今年國文科整體而言試題屬於中間偏難,又較前兩年稍難。部分題目富創意,比如第10、11、32、38、41、42等題。
[聯合報 潘乃欣 2020.07.04]